当前位置: 首页  > 行情 > 正文

世界报道:服务于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吉利汽车

2023-04-22 15:49:54    来源:互联网

“我们要做一家全球化科技出行公司。”这是最近几年,在传统车企中最流行的说法。

一汽在说,上汽在说,长安也在说。甚至刚刚推出了新产品的北汽arcfox,以及重磅打造全新“岚图”品牌的东风,更是不惜将自己比作“造车新势力”,以试图能够尽可能地与“科技”和“未来”扯上关系。

虽然这些传统车企最后是否都能转型成功,还尚无定论,但从言辞来看,起码每一个都是坚定不移。


(资料图片)

而如果要在这之中,选出最有决心的那一个,非吉利莫属。毕竟,比起大多数还看不到结果的“口头宣誓”,其直接用“在科创板上市”的行动,表明了对于将来的定位——成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主要服务于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

虽然从表面上来看,这实在有些违和。要知道,作为去年刚刚开板的独立板块,此前科创板上的主角一直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而在那些以科技人员为主体,资产总额不超过2亿元的公司面前,如今市值已经超过1500亿港元的吉利汽车,更像是个略显笨拙的庞然大物——很显然,无论从体量还是企业内部结构上来看,似乎它都不是人们想象中标准意义上的科技创新企业。

那么,时隔十三年后重回A股科创板的吉利,究竟靠什么说服了国家与市场?而在科创板上市的第一家整车企业,又为什么会是吉利呢?

如果不是看到一纸文书,人们很难相信,从9月1日IPO申请获受理,到9月28日IPO过会,理论上需要3个月左右才能走完的流程,吉利只用了28天。而能够实现这一速度的原因,除了“吉利”这两个字本身外在的知名光环以外,更重要地体现出了国家监管层对其科技“内核”的认可。

不过,通过查询不难发现,早在最初,严谨的监管层也是存疑的。9月6日,在吉利正式递交招股书的5天后,上交所就对其发出了首轮问询函,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正是指向其核心技术。

吉利的技术水平究竟能否撑起其成为一家“科技公司”,这不仅是上交所的疑问,同样也是很多消费者所关心的问题。

而在十天后,从吉利方面披露的问询函回复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如今的吉利已经在底盘、动力总成、节能、新能源汽车,和智能驾驶等领域掌握了多项关键核心技术。尤其在“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方面,更是率先进行了业务和技术转型,成为行业先行者。

例如,在纯电动系统领域,吉利自主开发的第二代纯电动系统技术,采用三合一电驱动总成,充电总成和高集成高密度动力电池,续航里程可覆盖300-707km区间,零百加速最快可达3.9s。

在动力电池方面,目前吉利也已经掌握电池包、电池管理系统和电池热管理等相关技术,能够通过动力电池包结构、模组、液冷、能量管理系统一体化集成设计,实现轻量化、高能量密度、高安全、高可维护性及最优性价比。同时,吉利独创的侧边液冷及堆叠式模组集成专利技术,在提升电池包体积利用率的情况下,也提高了其冷却效率及轻量化效果,电池包能量密度及安全性能位列全球前列。

与此同时,吉利还研发了自己的电池管理系统,从硬件、底层、应用层到算法全部自主开发,满足GEEA2.0平台Autosar架构及ASIL C功能安全等级要求,实现EV1.0/2.0、PHEV1.0/2.0、HEV1.0/2.0不同动力系统平台的全兼容。

除了常见的单车智能之外,吉利还在V2X-BOX方面有所研发。吉利自主研发的V2X-BOX硬件系统,能够支持安全功能的协议栈,并形成自主研发的软件平台,支持应用算法的设计和开发。

据悉,截至今年第二季度末,吉利已经授权专利9332件,其中包括境外专利91件。而截至6月30日,公司已获得包括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在内的各类科技奖励36项;承担9项国家级及省部级研发项目,包括4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在公司内部结构上,吉利的研发人员也已经超过9079人,并且在先进研发体系的指导下,其还在不断引进着全球各地的优秀研发人才,以不断地实现技术创新和增加技术储备。

关键词:

«上一篇: »下一篇: